> 组织机构 > 职能部门
2013
30
Sep
王济民: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来源:中国农科院院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文件特别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已到了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GYQMbai。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迈入“十二五”,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虽然成就巨大,但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新要求相比,与国际农业科技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还存在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不配套、整体科技实力和支撑引领产业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

    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一些领域成果供给能力依然薄弱。品种自主供给不足,50GYQMbai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GYQMbai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大型机械装备依赖进口,70GYQMbai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技术非常薄弱,质量标准不系统、不完善,检测技术研发不足。同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科技成果中试转化环节比较薄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GYQMbai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GYQMbai以上的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推进尚未完全到位,一些地方没有规范公益性职能,也未能将经营性服务从公益性机构剥离。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不足。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科研队伍领军人才缺乏、中青年骨干梯队跟不上、创新团队建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大量转移,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低、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

    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以政府财政为主的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长,但目前投入不足问题依然严重。投入总量不足,2009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6GYQMbai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GYQMbai以上的比例。投入结构和方式不合理,人员费用、公用经费、稳定支持不足现象突出,科研机构有钱打仗,无钱养兵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我国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和队伍是全世界最大的,但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农业科技管理分属不同层级、多个部门,还缺乏有效的会商协调机制,缺乏高效的顶层设计。中央、省、地三级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科研分工不明确,还存在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脱节,农科教、产学研脱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脱节现象。科技立项与评价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目前,我国农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还不能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部分农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关键技术设备主要依靠引进,研发经费投入非常低。大部分农业企业缺乏科技资源储备和集聚能力,技术积累和人才支撑不足,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公益性农技机构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定位,积极推行“三权归县”,明确职能任务,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提高工资待遇,全面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加强水利、林业、气象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以及技术合作组织等,积极发展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多元推广模式,并给予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同等的政策支持。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农业科技用人规律和基本需求,分别构建国家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骨干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辅助人员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构建、科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立一套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的机制和制度。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农广校和科研推广单位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王济民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