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苏晓鸥、王培龙、黄士新、王瑞国、程劼、吴小平、索德成、张维、赵根龙、李兰、李阳、温凯
起止时间:2006年1月—2015年12月
获奖情况:2017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内容提要:饲料是动物源性食品生产的重要投入品,“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国际共识。饲料及饲养过程风险因子的速测、确证和筛查是从源头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饲料及饲养过程存在风险因子来源不明,规律不清,分析检测基础研究薄弱等科学问题;同时,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现有的速测技术主要以ELISA和胶体金为主,存在分析通量低,难以定量检测,稳定性有待提升;确证分析方法和标准的系统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差,对痕量风险因子的确证存在困难;传统的安全监测通常为事后监测,风险排查和未知物鉴定技术研究较少,事前预警基础十分薄弱。自2006年以来,项目单位历经10年的联合攻关,通过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方法集成,开发出快速检测产品及装备、进一步完善了确证技术标准体系、创新性建立了筛查鉴定技术体系,为保障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①开展了标记、增强和识别机理等饲料中风险因子分析基础研究;②创制了系列速测新技术与检测试剂及配套装备;③研制了系列高精度确证检测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饲料安全标准体系;④创建了饲料中高风险危害物筛查鉴定和预警技术体系,实现了饲料质量安全从“事后监管”到“事前预警”的重大转变。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2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SCI I区论文18篇);成果鉴定1项(鉴定意见: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研制的β-受体激动剂等7项确证标准列入历年饲料安全监管计划,并在国事安保、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本项目成果促进了我国在饲料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制定、政府科学监管等方面的进步,并在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检测机构等广泛应用,促进饲料行业产值增加和节支12.4亿元,取得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