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期农安公益实训讲堂在西安顺利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的路径探索,重点从县级监管模式创设,合格证制度试点,农安信用体系建设,快检技术应用执法和第三方检测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等角度策划安排了五场专题报告。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方晓华处长、陕西省农业厅陈文总经济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钱永忠所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强所长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陈文总经济师认为,第三期“农安公益实训讲堂” 在西安市举办,是对陕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励。陕西省将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机制,以强化生产源头管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为重点,以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强化执法为手段,以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目标,坚持“产管”并重,落实“四严”要求,强化突出问题整治,落实全程监管措施。此外,向来自兄弟省份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方晓华处长指出,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一项非常紧迫且必须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农安公益实训讲堂的组织策划,正是瞄准基层需求,整合专家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培训交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互动研讨,探索研究一系列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措施,可为“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钱永忠所长强调,举办农安公益实训讲堂是我们科研单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创新形式,也是对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体系的补充和丰富。今年组织策划的三期农安公益实训讲堂,得到了全国各地农业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既增强了基层监管队伍的凝聚力,又彰显了公益讲堂的影响力。可以说,一期一个主题,期期有亮点,从谈思路、看实践到谋创新,系统展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脉络;一课一个专题,课课有干货,从形势任务解读、政策法规实施到基层执法监管与检测服务,重点宣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业务知识。总体来看,初步形成了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培训交流模式。
王强所长指出,农安公益实训讲堂坚持公益、互助、交流的原则,重在传播新理念,交流新思想,培育新动能,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性地举办“农安公益实训讲堂”,必将大有可为。浙江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和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愿意长期支持并积极参与该项活动。
为实现农安公益实训讲堂的可持续举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监管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在会上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获得独家冠名赞助权。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方晓华处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高山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金芬研究员和陈松副研究员、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章虎总经理等相关领域专家做专题报告。来自全国10个省的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等97位基层同志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