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机构 > 职能部门
2015
18
Dec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反刍动物β激动剂代谢残留规律及关键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年度总结汇报暨执行专家组会议召开
来源:“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

20151216日,我所苏晓鸥研究员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反刍动物β激动剂代谢残留规律及关键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年度总结汇报暨执行专家组会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会议室召开。赖燕萍副书记,科技管理处郑床木处长,我所及6个协作单位的9个任务组负责人、技术骨干和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项目首席苏晓鸥研究员主持。首先,郑床木处长结合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科研立项改革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国家科研课题各研究任务组之间继续密切联合协作的建议。之后,各个任务组负责人先后汇报了2015年度研究工作进展、任务内容和指标完成情况、取得成果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明年的研究计划。2015年度该项目研究进展顺利:绵羊、山羊、肉牛等三种反刍动物β激动剂代谢实验顺利进行,基础研究部分已经基本全部完成,在激动剂类药物残留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靶标物筛选和实用性采样技术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动物饲料和组织等复杂样品基质β-激动剂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2套和高精度定量分析技术3套,样品基质监测范围拓展到动物粪便、血液制品和植物样本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了饲料中高风险物质筛查数据库,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克伦特罗-D9同位素内标并进行了纯度鉴定;速测新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和激光诱导读卡器读卡器均研制出二代机,研制出上转化发光速测仪、化学发光速测仪、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凝胶ELISA可视化层析柱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出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高ELISA试剂盒,检测灵敏度比同类产品提高10倍;开展市售瘦肉精免疫速测产品评价1次,其结果以农业部办公厅文件形式发布,成为部分省市招标采购的依据;面向省市县质检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会10余次,累计培训超过500人次,应用项目研究的技术开展反刍动物β激动剂监测工作,样品监测数量500多批次,监测结果为主管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2015年度,基于项目研究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12篇),授权专利7项,新申请专利5项,在研立项标准6项。任务组汇报结束后,赖燕萍副书记对该项目取得的可喜成果表示祝贺,指出明年是项目结题年十分关键,勉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汇报及总结工作结束后,项目执行专家组审议了本年度各任务组研究进展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打分。项目组对照项目任务书对分解任务进行了逐条梳理和完成情况分析,明确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项目首席苏晓鸥研究员在交流谈论时提出四点重要事项,一是严格经费管理,完成好规定任务的同时必须用好钱和管好钱,强调经费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前置条件;二是严格对照任务书,认真落实研究任务,确保全面完成项目目标;三是系统做好项目成果集成,对项目成果进行分类组装集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有机组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四是强化技术示范推广,成果应用推广工作是明年的重中之重。最后,苏晓鸥研究员还对任务组之间协同创新和年轻科研人员培养等提出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