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机构 > 职能部门
2025
11
Nov
科技赋能大麦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

作为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专家,我所佘永新研究员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瞄准产业技术瓶颈制定行业标准,研发多元特色产品推动产业加工升级,搭建产销对接桥梁推动增产增效,科技赋能大麦青稞高质量发展,让这一特色作物成为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的富民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研发系列检测技术,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先后研发了青稞营养品质特征鉴定评价技术、β-葡聚糖和多酚类高光谱成像识别技术及大麦中草甘膦等除草剂、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类快速检测技术、实现隐患早发现、品质快判断,为全国大麦青稞主产区的品质评价、育种筛选、产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制修订了《大麦中唑啉草酯最大残留限量》、《糌粑》、《谷物及制品中β-葡聚糖的测定-电化学法》、《加工用青稞》等国家、行业标准,为大麦青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和高品质发展立起了清晰的“技术标尺”。

3.jpg

1.jpg

扎根消费需求,开发多元化功能性特色新品。实验室里的技术,要长在产业土壤里才算数。佘永新研究员组织体系相关专家多次深入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大麦青稞主产区,一头连企业、一头接农户,推进技术落地与产品创新。牵头主持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大麦青稞安全健康食饮品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制》,从消费者健康功能产品需求出发,组织相关专家先后研发出红曲青稞酵醋、青稞益生菌发酵饮品、大麦苗粉泡腾片、青稞沙琪玛、大麦青汁、低GI青稞饼干等20余种新型产品,覆盖健康饮品、休闲零食、功能食品等多个品类;同时在青海门源、西藏白朗、四川阿坝、甘肃甘南等核心区开展加工技术推广,手把手指导企业优化生产流程,让当地大麦青稞的加工转化率显著提升,原本的“土作物”变成了能增收的“金疙瘩”。

4.jpg

0.jpg

搭平台扩影响,让特色功能产业走向全国。在做好技术与产品的同时,佘永新研究员更着力为大麦青稞产业搭台子、拓路子、出点子,阐明了大麦青稞功能因子β-葡聚糖和多酚类等健康功效机理,证实了青稞β-葡聚糖通过改善AD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及代谢通路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为青稞预防和食疗慢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青稞走入功能性食品奠定了基础。会同体系专家先后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四五”青稞产业发展规划、《甘肃省甘南州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参与起草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培育方案,主编的《中国青稞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接连主办“大麦青稞加工技术交流会”、“2023中国特色发酵食品营养健康论坛”等活动,带着6省18家企业的产品走进全国性展销会,让糯青稞等特色产品被更多消费者看见;牵头成立技术传播专家团队普及健康功效,搭建西藏、青海等地农产品数字营销平台,通过淘宝、抖音及线下展会联动,让青海、西藏、甘南等青稞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2.jpg

94bc3ed76607158330c3afb0726a8ed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