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机构 > 职能部门
2022
26
May
质标所在新污染物毒性评价与机制解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近日,我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新污染物的毒性评价与机制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阐释了新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替代物(BPAs),通过诱导肠道细胞发生异质性响应,进而引发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

据团队首席科学家邱静研究员介绍,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刚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就是一类重要的新污染物,其持续暴露是导致人类代谢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消化系统是EDCs的敏感靶标,因此肠道等消化器官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异常代谢。近年研究证明,肠道中的细胞在受到外源胁迫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分子响应,但其在介导EDCs引起代谢异常中发挥的作用仍不清楚。

图1 双酚类污染物干扰斑马鱼肠道细胞组成

为此,研究团队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引入EDCs的毒性机制研究中,从单细胞维度解析新型EDCs—BPAs诱导斑马鱼代谢异常的原理。研究发现双酚A及其典型替代物(双酚F和双酚AF)长期暴露,可引起斑马鱼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化等症状,并伴有肠道组织损伤、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和粘液分泌量增加。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肠上皮细胞脂质吸收通路和免疫细胞中的糖代谢通路均被显著激活,表明BPAs通过干扰肠道正常吸收脂质和碳水化合物而引起了代谢异常。该研究为揭示BPAs使用对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深入解析EDCs引发代谢毒性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的思路,为新污染物毒性识别与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双酚AF干扰肝脏中糖脂代谢通路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2, 165, 107287; IF2020: 9.62),论文第一作者为穆希岩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齐素贞副研究员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李应仁研究员共同参与。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青年创新专项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2.10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