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机构 > 职能部门
2013
30
Sep
干小英:饲料添加剂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来源:

    近几年,由于抗生素滥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对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会同各相关部门,坚决打击食品中,特别是肉类食品中滥用抗生素、瘦肉精和非法添加剂的行为。

    近期,温家宝总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强调:“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表明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曾经有媒体报道,奥地利的一位消费者因食用来自中国的虾仁出现氯霉素过敏,事后,欧盟检测发现来自中国的55批水产品均存在药物残留问题;在广州,一名刚出生的新生儿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专家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孕妇在吃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蛋禽时摄入了这些抗生素。“有抗食品”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人们齐声讨伐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避免抗生素残留,怎样才能降低饲料添加剂中抗生素的使用,有没有取代抗生素的绿色安全添加剂?

    在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时期,使用抗生素是必然的产物,因为其具有防病、抗病、促生长的作用。然而近几年,不按规定使用抗生素、超量添加、人兽共用的药物使用不科学等问题频出,导致某些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

    兽用药物是不能与人用药物平级的。但现在很多新研发的人用药物也使用在了畜禽身上,人兽共用药物的交叉过量使用,使得肉类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经人食用后,抗生素就会积蓄在体内,使人体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最终导致人体抗药性的增加。疫病其实都是由于细菌变异造成的,但由于病毒感染和病菌感染的性质不同,不当的使用抗生素未必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如果在搞不清发病原因的情况下,盲目添加或追加抗生素,反而会造成抗生素的拮抗作用和过量蓄积。另外,在对抗畜禽疫病时过多地追加使用抗生素,使得饲料中整体药物含量水平升高,也会导致肉类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

    鉴于抗生素的种种副作用,欧盟早在1999年就立法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肤、螺旋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泰乐菌素4种抗生素。韩国也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我国,虽然没有正式出台饲料抗生素的相关禁令,但大力开发替代抗生素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课题。

    添加剂是饲料的核心,因为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都存在于添加剂中,所以,添加剂的好坏举足轻重。随着饲料添加剂向高效、安全、环保、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取代抗生素的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的生物制剂成为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生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活性肽制剂以及一些转基因饲用作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草药添加剂。经过专家的大量试验验证,中草药添加剂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非特异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抗应激和防治疾病等作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中草药材13000多种,常用的有5000多种,其中有200多种已用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除此之外,微生物制剂能够抑制有害菌,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酶制剂能够帮助动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

    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酶制剂创新成果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登记注册生产饲料酶制剂的厂家目前已过百家。这些生物制剂都能够达到与抗生素相同的效果,是一种“后抗生素”时代的产品,在现阶段这两种产品需要交替配合使用,即少量添加抗生素,进而使用生物饲料添加剂。

    “安全”必然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对于生物饲料添加剂,应用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地改进,虽然很多产品都已定型,但是仍需开拓和更新,以便不断适应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其中产品的规范化、原料的选择、生产成本以及是否有可持续利用的资源都是生物饲料添加剂产业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了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开发可再生资源,使其能够循环利用,而且在循环的过程中,添加剂不会对任何其他物体产生危害,包括动物、土壤、空气等,更不能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另外,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还会受到养殖环境的制约,如果养殖管理和环境十分恶劣,不能与生物饲料相互配合,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在致力于替代传统饲料抗生素的努力中,不可以指望依靠某种单一的生物制剂产品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往往需要多种产品或措施的交替和配合使用,同时还需要饲养措施、饲养环境、产业政策及专业法规的积极配合、跟进与倾斜支持,才能真正使生物饲料添加剂发挥作用,解决饲料中存在的滥用抗生素问题。

(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资源室主任 干小英)